首页 > 政法专线 > 内容

众议:警惕网络评比变成形式主义 狠刹评比之风

2020-11-06 11:56:1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网络评比”

  动员令 网络评比乱象何时休?赵晓苏 作

  编者按 只要看到“快点,全县人民转起来”这样的信息,就意味着又开始某项网络评比活动了。近年来,“最美”“最好”等评比层出不穷,花样不断。而这样的投票任务又往往落到基层公务员、基层单位、企业身上,有人直呼“苦不堪言”。对此,你怎么看?

  美好不是投票投出来的

  ■笃 鲜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多次清查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实行清单管理,效果比较明显。岂料葫芦按下去,瓢又浮起来,“最美景区”“特色社区”等网络评比仍在基层蔓延,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意味着什么。

  美不美、好不好,不是动动指头投票选出来的,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当“最美”“最好”变成了景区简介里的一行字、企业广告里的一句话、社区门前的一块匾,以及上级领导的一串自我表扬,实地感受却令人大跌眼镜,下次,人们还敢相信所谓“最美”吗?无疑,这不仅有损一些地方的口碑信誉,也会降低地方政府公信力。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投出来的“最美”确实是众望所归呢?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当评选结果完全取决于投票数量时,当绝大多数人只把投票当任务时,当票数能通过刷票等不正当途径获取时,这种可能会变得很小。优秀单位、美丽景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正常方式作宣传,而不是参与这种缺乏严肃性、权威性、可信性的投票评比。

  警惕评比变成形式主义

  ■斯涵涵

  需要注意到,“最美”“最好”等网络评比榜单已成了一门“生意”。有的直接邀请企业颁奖,有的则刷榜上位,花钱购得“最美”称号。种种网络评比乱象背后,归根到底是畸形政绩观作祟,一些人有“好大喜功”心理。

  当管辖之地成了“最美”“最好”,地方打响了广告,领导也获得了业绩,于是一些部门、单位不余遗力、不计成本从评比中寻找本地、本部门的表面赞誉,更随意动用公权力发文件动员上网投票、点赞,各地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导致网络评比变成形式主义大赛,反而损害地方政府形象。

  无数事实证明,形式主义危害无穷,规范网络评比活动、遏制弄虚作假很有必要。政府部门要尽早制定出网络评比规则和标准,加强源头管控,强化过程监管,做好规范和引导,查处违规行为,提高评比活动质量;还要统筹考虑评比结果的应用,发挥评比的正向激励作用,彻底整肃网络评比的形式主义歪风。

  狠狠刹一下网络评比之风

  ■苑广阔

  泛滥成灾的网络评比,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第一,浪费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网络评选,都会在地方政府或某个部门名义下,要求当地党员干部参与投票、转发等,大家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精力浪费在这上面。

  第二,网络评比泛滥加重了基层和企业负担。部分网络平台、自媒体、公众号等争相策划的各种评比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收取赞助费、推广费、策划费,很多企业不想参加,但是又怕得罪人,只能委曲求全。

  第三,很多网络评比缺乏客观性和权威性,在耗费大量公共资源、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引发了群众的质疑和不满,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

  之前地方政府组织的各种达标评比表彰活动,得到了整治,现在网络评比又开始泛滥成灾,显然也到了亟须“减负”的时候。中央到地方应该加大力度,继续清查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狠狠刹一下网络评比之风。

编辑:NEWS1

上一篇:流量转化为竞争力 “网红城市”如何才能“长红”?
下一篇:社会共治筑牢在线教育健康发展防护网

法 制 社 会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 民生快报-法制社会网 © 2005-2020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