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社会网讯(金光晓)他,自1990年初为人师,登上讲台之后,从事高中历史教学逾三十多年,具有较为完整的历史学科思想体系和较为丰富的历史教学经验。在多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文综历史学科的考向把握较为准确并能组织高三历史教学在高考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帮助无数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桃李满天下。他,就是内乡实验高中高级历史教师——谢文君。
努力学习,诲人不倦。1990年,谢文君老师从南阳师专历史系毕业后接受分配,到内乡县马山高中任教。第一次为人师,学校就安排他做班主任,并担任高三和高一历史教学,压力可谓山大。“初出茅庐不怕虎”,年轻气盛而又不服输的他,接受了任务,听老教师的课,读大学的课本,啃教学大纲(后来的课程标准),做高考试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不断交流,抓准学情,抓住课堂,慢慢的站稳了脚跟,在随后的历次考试中他教的班级历史成绩不断提升,居全县农村学校前茅,引来不少前来学习的同行。一时间,名声鹊起。
2003年秋期通过选拔调入实验高中,进了城,教高一历史5个班历史。新的学校,新的学生,又带着上初中的女儿,那时间早起带操,晚上查寝,饭前送女儿上学,饭后进班督导,可真是“脚后跟不挨地”,成绩一度不理想,“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评论,也真叫他困惑:“自己能力不行,还是方法不对?不行还回俺的高老庄去!”话是这样说,可逃跑、服输不是他的性格,压力再次激发他的斗志。此后,除了继续学习,更主要的是仔细研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才发现是自己到了新学校顾虑太多了,束手束脚,放不开,像个小脚女人一样,戴着镣铐跳舞,咋能腾飞?于是乎,大胆改革,不断尝试,解放思想,培养学生的素养,抓好学生的习惯,终于在学年结束的考试中,超过了少年班,引来赞叹无数,第一学年“试用期”结束后,就被直接调到高三。
谢老师趁机好话狠话,远的近的,纪律的、学习的一一说来,说问题,指方向,提要求,情真意切!最后孩子说:“谢老师,不,谢叔!你看我们几个表现,再有违纪,随你处置!”此后这几个孩子都发生巨大变化,最后考上理想大学,每年都回来看看他们“谢叔”。时间一长,大家都发现谢老师在扭转问题学生方面有一手,能点石成金,可雕刻朽木,真是奇了!于是送他个外号:“谢神奇”!
力量下沉,带出团队。做班主任时,他注意联系任课老师,形成一个团队,相互合作,实现班级整体提升。2015年,政史地教研组出现人员变动,学科成绩也是徘徊不前,进入一个发展瓶颈期,就任命谢文君老师担任这个组的组长,明确要求,要实现文综学科大突破,走出低谷,并体现优势。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谢老师经过思考,征得学校领导同意和支持,大胆改革,抓大放小,力量下沉,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备课组长负责
这样把组长督促全组3个年级9个备课组二十多人,变为现在只管9个备课组长就行;通过月考找问题,期中考试见真章,期末考试总兑现。他重点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其他的具体事务他就不插手,不干涉,结果指导的李英杰老师在县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自己获得优秀辅导老师奖;并且期终考试,整个政史地组9个备课组在全市统考中,全部达到学校获奖标准,当年高考文综成绩居全市市级示范高中总评第一名,轰动一时。此后,文综学科的老师们,不骄不躁,成绩屡创新高,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谢老师功不可没。
急流勇退,让新人担纲。多年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使谢老师获得学校和上级的肯定,连年的校、县、市级优秀学科教师,多次的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县高考功勋教师、功勋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南阳市骨干教师、河南省基础教育历史学科专家库成员…… 这一张张奖状和荣誉证书,浸透了他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一个个证书显示了在学术领域的贡献和地位;他已经成为学校历史组的活字典、压舱石,在县域历史教学领域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可是,组里的老师不经意间发现,岁月也在谢老师的身上留下痕迹,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而且谢老师慢慢地变“懒”了:总结叫刘天金老师写,优质课叫年轻老师上,备课组长叫彩红老师当,导学案叫老师们轮着做;教师大比武叫张钰出征;开展“一课一研”时叫备课组的老师们轮流主持,而他只是坐在那里听着,不说话,至多在最后点出空白点,解释疑难点,更多的是给年轻人点赞、鼓劲;个人荣誉也不争了,更是不要了,指名道姓要给出力流汗的年轻人;除了上课、备课,就成了甩手掌柜一样,组里的工作指派给他人做了。这让年轻老师作了难,受了罪,心里开始有点不适应,不舒服,又不好意思说。
一段时间过去了,刘天金老师当了历史组的副组长、高三备课组长,带着几个娘子军冲锋陷阵,成绩不俗,高玉琳老师实现了“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挑大梁”,现在已经任教高三,梁彩红老师成了高一备课组长,承担新高考的研究任务,几个女孩子也都成了学校内有名的班主任。这才明白,“懒起来”的谢老师做了一件大事: 他已经培养了一批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接班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退就有进,他用自己的“懒”,实现学科的新老交替。大家都说:“谢老师,俺不服别人就服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年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年,开始新高考教学的第一年,新模式、新要求,新教材、新学生,都需要
编辑:编辑005